之前我國絕大多數所使用的環境試驗設備是從西方國家引進的而且價格比較昂貴,但是隨著電子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尤其是在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從模擬控制到數字控制的不斷轉變;顯示方式從指針顯示到現在的觸摸屏顯示;控制精度也相比從前有很大的變化,精確度從±1℃提高到0.1℃甚至于0.01℃之內;設備體積也不僅僅停留在一種大小,從很小的箱體,到幾百立方大的試驗房(室),目前我國的氙燈耐氣候試驗箱生產廠家已經能生產符合試驗要求的設備。性能品質可以與進口設備相媲美,而價格只有進口設備一半左右。由此可見未來的環境試驗設備將在我國擁有一片廣闊的天地。
產業化空檔,原創科研儀器需資金支持,合作成功需要錢。就像美國職業籃球隊的“夢之隊”一樣,一個完美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組合需要一筆不小的投入,錢是用來買時間、買市場機遇的。可是到哪里去找錢?是先找錢還是先找人?如果沒有大筆的前期投入,一旦氙燈耐氣候試驗箱研發出來能從市場上得到可觀的回報也是激勵大家合作的一個有效方式。不管是先拿錢還是后給錢,總要有一個合理的獎勵方式。這個獎勵方式在中國多靠政府,而在美國則多靠市場。
開發環境試驗設備如同制藥,從創意到關鍵部件,再到搭建第一臺樣機,最終批量生產,不僅需要巨額投資,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周期。在投資回報期較長的窘境下,作為科研儀器創新的生力軍,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風險投資基金的青睞。更為尷尬的是,國家的環境試驗設備開發經費也很少會向中小企業拋出橄欖枝。實際上,近幾年國家對于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12年,科技部資助環境試驗設備開發專項66個,資助經費達22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重大環境試驗設備研制專項38個,資助經費10.9億元。
基金委大多支持科研院所的原創性研究,科技部則重視大中型環境試驗設備企業的產業化項目,而在兩者都照顧不到的空檔,卻是中小企業技術轉化最為需要的。有了經費和項目,環境試驗設備創新仍是一個漫長歷程。許多科研人員認為,要營造有利于環境試驗設備創新的氛圍,應首先完善科技評價體系,而這也是此前制約我國科研儀器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內原創環境試驗設備如果想要真正占據一席之地,仍須多重考驗。沒有原創的欲望,沒有組成最佳團隊的機制,沒有經濟支撐,就很難開發出原創環境試驗設備。而研發氙燈耐氣候試驗箱,首先需要能把科學家和工程師牽到一起的領頭人,需要熟悉市場的能人,需要有經驗,有良好的機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值得為之開發儀器,這不僅要看科學上的重要性,還要看市場需求。也要容許失敗,給失敗者再次嘗試的機會。更多閱讀:氙燈老化試驗箱(http://www.xiandeng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