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對木結構建筑情有獨鐘,不僅因其舒適,更是源于人類對自然的眷戀和對品質生活的不懈追求。我國古代建筑以木結構建筑為主,土木結構的房屋,防火成了一大考驗,那么,我國古人在建造精巧的木結構建筑時,是怎么防火的呢?
為了防火,歷代能工巧匠因地制宜地發(fā)明了彩繪、護城河、防火墻、水袋等措施。古代防火設計中,故宮是最為典型的范例。宮外有金水河、護城河保駕護航,宮內有河道彎曲穿過;除此之外,80多口水井分布其中。紫禁城內還有大缸308口,太和殿、保和殿前各4口;每口缸可容水2000升,比現(xiàn)代水車容量還大。因忌諱水、火二字而得名的“太平缸”、“吉祥缸”是故宮最具特色的防火設備。源于生活實踐的智慧成就了千百年來人與木和諧相生的居住格局。木結構易燃的意識也一并進駐我們的大腦,比如香格里拉大火,人們將首要原因歸結于木結構易燃。當鋼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成為居住主流選擇后,這種認識依然根深蒂固在國人的腦海中,但事實是木結構并非最易燃。
美國國家林產(chǎn)品協(xié)會西北研究所提供的測試結果表明,大截面木構件遇火時,其強度保持時間比金屬長。當溫度升至230攝氏度時,鋼材的強度急劇下降;750攝氏度時,其強度只有原來的10%。木材在溫度達到250攝氏度時才會燃燒;火勢兇猛的情況下,它通常會以每分鐘0.64毫米的速度碳化,碳化層將木材與外界隔離從而提高了木材可承受的溫度。因此,在一場持續(xù)30分鐘的大火中,木材的每個暴露表面只有19毫米因碳化而損失,余下絕大部分原始截面完整無損。
德國DIN 4101木結構建筑防火測試:http://www.ecosafene.com/firetesting/building/247.html
德國DIN 4101木結構建筑防火測試:http://www.ecosafene.com/firetesting/building/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