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業的發展,普通玻璃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防火玻璃因具有透光性好,強度高,耐火性好等特點,被大量用于各類高層建筑、大空間建筑的幕墻、防火隔墻、防火隔斷、防火窗、防火門等方面。
一.玻璃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稱玻璃為琉璃、頗黎,其歷史也相當悠久。從出土的玻璃器來看,我國西周至戰國時期的玻璃工藝已趨于成熟,春秋末戰國初出現了蜻蜓眼玻璃珠和仿玉玻璃器,這枚具有外來式樣的中國玻璃珠,反映了中外玻璃制造技術的交流情況,漢代玻璃產地分布在中原地區(生產鉛鋇玻璃)、河西走廊(生產以鉛鋇玻璃配方兼用鈉鈣為助溶劑的玻璃)及嶺南地區(生產鉀硅玻璃)。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羅馬波斯玻璃器的大量輸入,我國自制玻璃減少。
隋統一全國,內監何稠借助燒綠瓷的方法燒造玻璃,獲得成功。唐代玻璃器零星出土,陜西臨潼出土了玻璃果、玻璃瓶等器物,其器型都是中國傳統式樣,采用吹制方法制成。五代、宋、遼、金、西夏的出土玻璃器物主要有玻璃葫蘆瓶、花瓣口杯、壺形鼎以及玻璃飾物等。據文獻記載,宋人對來自阿拉伯國家的玻璃器皿極為珍重,出土于浙江瑞安的磨花玻璃長頸瓶就是從阿拉伯輸入的。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業的發展,普通的玻璃已經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各種安全玻璃及特種玻璃逐漸走進玻璃行業的前列。防火玻璃作為安全玻璃的一員,除了具有普通玻璃的一些性能外,還以其阻緩火勢蔓延、隔熱的性能,逐步得到人們的青睞。它在出現火災時為人員、財產、建筑物的救護創造了重要條件,最大限度地減低了損失。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場合,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防火玻璃區區幾十年的歷史相比,玻璃本身有悠久的歷史。它也許首先出現在埃及或是美屬不達米亞,時間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不過也有證據表明人類早在公元前8000年就開始給陶器上釉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玻璃的發展純屬偶然。古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告訴我們,玻璃是腓尼基商人發現的——他們發現,灶上的硝石與海灘上的砂子混熔后形成一種清澈的液體。公元前16世紀,埃及的匠人發明了制造玻璃容器的方法,古埃及出現了玻璃珠子、玻璃鑲嵌片。公元前1550至公元前1500年之間,在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都出現了玻璃器皿。第一本玻璃制造手冊則出現在公元前650年的亞述石版上。公元前4世紀挨及發明了玻璃鑄膜工藝、車花、鐫刻和鍍金工藝。公元前1世紀敘利亞人創造了吹制工藝可以將玻璃液隨心所欲的吹成各種形態的器皿。以后相繼出現了模具吹制法,這是批量玻璃器皿生產的開始。公元前世紀羅馬成為玻璃制造業的中心,羅馬帝國的玻璃工藝有吹制、吹模、切割、雕刻、鐫刻、纏絲、鍍金等。5世紀以后羅馬工藝逐漸衰退,到8世紀,除了教堂的彩色玻璃鑲嵌之外,歐洲的玻璃工藝幾乎滅絕,然而,這段時期中東地區的玻璃工藝還在繼續發展,敘利亞藝人把銀鹽注入玻璃溶液,煉出了有金屬光澤的玻璃。大馬士革、君士坦丁堡和開羅是9至14世紀中東地區的玻璃生產中心。12世紀,隨著貿易的發展,威尼斯成為世界玻璃制造業的中心,當時的政府為了壟斷玻璃制造技術,把玻璃藝人集中在與威尼斯隔海相望的穆拉諾島上,威尼斯玻璃生產的鼎盛時期是15世紀到16世紀,產品幾乎獨占歐洲市場。16世紀以后,開始有玻璃工匠逃離海島,分散到歐洲各地,玻璃制造技術也逐漸傳播開來。
二.防火玻璃的分類
防火玻璃是在規定的耐火試驗中能夠保持其完整性的特種玻璃,凡是需要防火玻璃的地方均可按設計要求選用。主要用語防火門、防火窗、防火隔墻中代替非防火玻璃。放火玻璃可以按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
1. 按耐火性能等級分類
建筑用防火玻璃按耐火性能分為:A類(同時滿足耐火完整性、耐火隔熱性要求的防火玻璃)B類(同時滿足耐火完整性、熱輻射強度要求的防火玻璃),C類(滿足耐火完整性要求的防火玻璃)。這三類防火玻璃按耐火等級分為Ⅰ級(≥90min)、Ⅱ(≥60min)、Ⅲ(≥45min)、Ⅳ(≥30min)。船用防火玻璃按耐火性能分為:B-0級(經過30min耐火試驗后,火焰不穿透),B-15級(經過30min耐火試驗后,火焰不穿透,且前15min內,背火面的平均溫升≤139℃)。
2.按用途分類
按使用用途將防火玻璃分為建筑用防火玻璃及其他防火玻璃兩大類,如建筑用防火玻璃中的防火門、防火窗、玻璃幕墻等防火分隔構件;其它防火玻璃,如船窗防火玻璃和矩型防火玻璃等船用防火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