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進行阻燃滌綸的研究工作,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利用含溴共聚單體與聚酯單體進行三元共聚,天津化纖所、北京化纖所和吉林化纖所采用美國杜邦公司的生產方法,采用四溴雙酚 A 共聚單體對聚酯進行共聚阻燃改型,終因技術路線不成熟,吉林化纖所完成中試鑒定后,沒有將該技術繼續進行下去。
第二階段
80年代中期,遼陽石化研究院利用美國大湖公司提供的十溴聯苯醚為主的阻燃劑,生產共混型阻燃切片,并同浙江阻燃集團(原浙江沙發布廠)生產阻燃滌綸纖維,該方法由于在切片生產過程中,對設備腐蝕性很大,同時阻燃切片紡絲性能較差,后來沒能繼續工業化生產。
第三階段
自80年代后期開始,國內紡織高等院校開始介入阻燃滌綸研究,對該項工作的進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使這一研究領域,從產品到理論都有較大的進展,并引起了國際阻燃界對我國研究成果的關注和興趣。
在阻燃滌綸的第三研究階段,科研工作者立足于國際研究前沿,經過十幾年的研究,成功開發并工業化生產了磷系高分子量共混型、具有反應活性的磷系小分子共聚型阻燃劑,在國內多家大型聚酷及滌綸生產企業推廣應用,并有產品打入國際市場,青島大學開發的磷系阻燃劑中間體是目前國內外磷系阻燃劑生產中重要的化合物,聚酷纖維用磷系阻燃劑大多以此為基礎,開發的各種磷酸酷、嶙酸酷、以及氧化嶙等衍生物為阻燃劑。
共聚型阻燃劑(QD-FR ID是一種具有雙反應性官能團的磷系小分子固體化合物,能夠與對苯二甲酸(或對苯二甲酸甲酷)、乙二醇進行共聚反應,將阻燃劑直接結合到聚酷分子鏈中,紡制具有永久性阻燃效果的滌綸產品。該種阻燃劑比較適用于大中型聚酷及滌綸生產企業,而且基木不改變原有的生產工藝條件。
同時還開發了液體共聚型阻燃劑,可以直接加入到聚酷聚合釜中參與聚合反應。
共混型阻燃劑(QD-FRI也即是sF-FR)是一種分子量為8000-10000的淺黃色磷系聚合物,熱穩定性比較高,能夠方便的制備聚酷纖維用阻燃母粒及阻燃色母粒,在熔融紡絲溫度下不分解,比較適用于中小型滌綸生產企業以及阻燃聚酷產品等。可以同時紡制阻燃有色雙功能滌綸產品。
國內目前市場上銷售和使用的主要是以上提到的三種阻燃劑,而這三種阻燃劑又是一脈相承,都是在苯磷二氯的基礎上開發成功的,該系列阻燃劑及阻燃滌綸生產技術,從純技術木身來說,從阻燃劑制造特別是阻燃聚酷制造技術和纖維紡絲技術,是完全成功的,也是我國滌綸纖維改型,為數不多的幾個品種之一,該系列技術和產品目前在國際上仍然屬于可工業化生產的先進技術。
存在的問題是我國阻燃劑生產企業,尤其是纖維與紡織品用阻燃劑的生產規模都比較小,技術力量薄弱,資金實力弱,尋找有效途徑盡量降低阻燃劑的生產成木,提高性能價格比,實現大規模的生產,提高阻燃劑產品的售后技術服務,與用戶一起研究調整配方和加工工藝,真正使阻燃產品系列化,不斷開發新一代產品。近年來天津、山東、河南、江蘇以及云南等地相繼建立了年產50-100噸的小型生產企業,雖然填補了我國阻燃劑的不足,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生產規模小、產品產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產品質量不能與國外接軌,因此競爭力比較弱,未能形成規模化產業結構。因此國家應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我國規模化的纖維及紡織品阻燃劑生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