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高性能纖維及其上下游產品完全符合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化纖工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將三大高性能纖維均入“十一五”期間化纖高新技術纖維發展重點;《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高性能纖維列入新興產業,并指出要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石油和化工“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提出“十二五”期間,重點開發特種纖維(主要含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及其樹脂基復合材料。
2007年3月,《化纖工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提出:①、碳纖維,進行原絲、預氧化絲、碳纖、預浸布及復合材料等產業鏈一體化研發,實現千噸級產業化突破。其中:T-300 型為主的碳纖維產業鏈力爭突破3000 噸/年的產業化規模;T-700 等高性能碳纖維產業鏈在中試研發基礎上,實現500 噸級產業化。②、芳綸纖維,高強高模芳綸1414 是“十一五”攻關重點,急需在中試研發基礎上,采用多種形式,實現500 噸級產業化突破;耐高溫芳綸1313 在已實現產業化初步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工藝技術,提高水平,穩定生產,擴大應用,力爭總產能突破6000 噸/年。③、超高聚乙烯纖維,UHMWPE 纖維產業化是國內自主研發高性能纖維最為成功的
品種,要積極穩妥地鞏固研發成果,進一步提高水平,開拓應用領域,爭取實現3000 噸/年的產業化突破。
2010年1月,《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高性能纖維列入新興產業,將重點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
2010年1月,《石油和化工“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十二五”期間,重點開發特種纖維(主要含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及其樹脂基復合材料。
四、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產業鏈
從產業鏈來看,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的直接上游是作為增強體的高性能纖維和基材,其中高性能纖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研究的重點。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下游為各經濟領域。
基材分金屬、非金屬;高性能纖維增強材料分碳纖維、芳綸纖維、特殊玻璃纖維、超高聚乙烯纖維。
㈠、高性能纖維之一:碳纖維
1、簡介
碳纖維是含碳量在95%以上的新型高性能纖維,可用來替代銅、鋼鐵等金屬。它是由有機纖維經碳化及石墨化處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其中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是當今世界碳纖維發展的主流,占世界碳纖維市場的90%以上。
碳纖維具有輕質高強、高模量、耐高溫、耐腐蝕、耐疲勞、抗蠕變、導電、傳熱等特性,屬典型的高新技術產品。目前成熟市場有航空航天及國防領域和體育休閑用品;新興市場有增強塑料、壓力容器、建筑加固、風力發電、摩擦材料、鉆井平臺等;待開發市場有汽車、醫療器械、新能源等。
碳纖維的分類與性能:碳纖維按照用途可分為兩類:一是24K 以下的為宇航級小絲束碳纖維(1K 的含義為一條碳纖維絲束含1000 根單絲),二是48K 以上為工藝工業級大絲束碳纖維。碳纖維主要有四種產品形式:纖維、布料、預浸料坯和短切纖維。布料是指由碳纖維制成的織品;預浸料坯是將碳纖維按照一個方向一致排列,并將碳纖維或布料經樹脂浸泡使其轉化成片狀;短切纖維指的是短絲。
2、全球碳纖維概況-供過于求的可能性較大
國際上PAN 基碳纖維的生產,從20 世紀60 年代起步,經過70-80 年代的穩定,90 年代的飛速發展,到21 世紀初其生產工藝技術已經成熟。起初,碳纖維主要用于軍工和宇航,經過40 余年的發展,其應用領域正在向工業領域和普通民用領域擴大。
根據“2010 美國碳纖維會議”最新數據顯示,2010 年航空航天業用量為6390 噸,預計到2014 年將增至11550 噸,增幅約為80%;2010 年消費品和娛樂業用量為7000 噸,預計到2014 年將增至8 840 噸,增幅約為26.3%;2010 年能源和工業用量為25850 噸,預計到2014 年將增至58870 噸,增幅為128%,年復合增長率為22.85%。其中碳纖維在工業能源領域應用占比將從65.88%提高至74.32%。
由于碳纖維生產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加之政治因素限制技術和設備等引進,目前全球碳纖維技術和生產仍主要控制在日本和美國手中。全球可實現碳纖維產業化的國家和地區不足20 個;規模化生產企業不超過12 家。日本東麗、日本東邦、美國卓爾泰克、日本三菱麗陽是全球碳纖維產能排名前四的生產商,這四家分別占全球碳纖維總產能的23.4%、17.1%、14.3%和10.3%。
根據“2010 美國碳纖維會議”最新數據顯示:2010 年聚丙烯腈基小絲束(24K 以下)碳纖維的設計產能為55950 噸,預計到2014 年將增加到68150 噸;2010 年聚丙烯腈大絲束碳纖維的設計產能為24050 噸,預計到2014 年將增加到43700 噸。若按照目前50%-70%的產能利用率計算,2010 年,碳纖維供需基本平衡,2014 才年將出現供給缺口,但若產能利用率提高,供過于求的可能性較大。
3、國內碳纖維進口替代空間大
國內碳纖維的生產和使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國內碳纖維市場需求旺盛,因產能和技術瓶頸,碳纖維需求基本依賴進口。據統計,2008 年國內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產量不到500 噸,進口量約6000 噸。截至2009 年底,國內碳纖維的需求總量已超過8000 噸,實際碳纖維產量僅900 多噸,進口依賴率高達83.9%。
2010 年國內碳纖維需求達到 1 萬噸左右,截至2009 年底,國內碳纖維生產企業有23 家,總產能為4000 噸/年,規模都在千噸以下,成本較高。在建或計劃建設規模較大的碳纖維項目包括藍星碳纖維項目、中油吉化碳纖維項目和中鋼吉炭江城碳纖維項目。
隨著油價高漲,節能概念與減碳環保意識抬頭,碳纖維材料因具有輕、強之特性,將使得其在新興產業的需求量將不斷增長,國內碳纖維進口替代空間較大。
4、國內碳纖維技術仍待突破
目前國內少數利用自主技術研制的國產T300、T700 碳纖維產品已經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制約國內碳纖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碳纖維原絲質量問題。國產原絲在純度、強度以及均質化方面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大大制約了國產碳纖維的產品質量。目前國內只有以奇峰化纖為首的幾家公司能夠批量生產 T300 級原絲,其余依靠進口,而 T300 以上碳纖維原絲國外實施封鎖,只出售附加值更高的碳纖維成品。二是耐高溫材料及大型高溫爐。國產碳化爐采用僅能允許在1400℃以下溫度使用的碳化硅作為發熱體,國外采用高純石墨材料1800℃以上的高溫碳化爐嚴格限制對國內的出口,中等規模的高溫碳化爐進口價格高,導致國產碳纖維裝置的建設成本過高,無法與進口纖維競爭。
5、碳纖維成本構成與盈利情況
PAN 基碳纖維生產成本主要包括PAN 原絲生產成本和碳纖維生產成本。根據一般規律,生產1Kg 碳纖維需要消耗 2.2kgPAN 原絲,即生產500t碳纖維需配備1100t PAN 原絲生產能力。以山東省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據,以500t 碳纖維為例,2010 年丙烯晴1.87 萬元/噸的平均銷售價格粗略計算,單噸碳纖維的生產成本約為15.8 萬元,原絲成本占比為30%,為4.65 萬元/噸。
民用碳纖維價格競爭優勢不強,軍工級碳纖維價格相對較高。目前國內民用碳纖維市場售價一般在10 萬-20 萬元/噸左右,國外產品價格較高,受制于成本壓力及國外產品競爭雙重壓力,國內碳纖維企業盈利空間有限;軍工級碳纖維的售價為200-300 萬元/噸,相對較高。碳纖維產業是由原絲(PAN)生產到碳纖維,再到預浸料再到具體的終端產家這么一個產業鏈。目前, 原絲的售價是40 元-50 元/公斤,碳纖維為200 元/公斤,預浸料為500 元/公斤,每一級的深加工都有高幅度的增值。
若碳纖維價格維持低位,將促進其在工業應用范圍,若碳纖維價格出現上漲,國內外存量產能及新增產能釋放將抑制其上升空間,綜合來看,目前碳纖維價格有可能維持低位,將促進碳纖維在高端產業和工業領域中的普及應用,因此碳纖維下游復合材料企業將從中直接受益。
6、上市公司概況
從碳纖維的產業鏈來看,原絲生產商為奇峰化纖(00549 .HK);對原絲進行碳化的上市企業是中鋼吉炭(000928),其生產線產能為 10 噸/年的軍工級碳纖維,在建的是金發科技(600143)2000 碳纖維項目,預計2012年年底全部投產;碳纖維下游企業包括碳纖維預浸料和復合材料生產的大元股份(600146)和生產軍用、民用飛機炭/炭復合材料飛機剎車副及航天復合材料產品的博云新材(002297)。
①奇峰化纖(00549 .HK):
原絲生產業務,吉林奇峰化纖的碳纖維廠房現在已能批量生產從1K、3K、6k、12k碳纖維原絲到350k 大絲束,年綜合生產能力1500 噸,所生產的碳纖維原絲碳化后達到或超過T300 水準,其中1K 和3K 碳化指標已經接近T700 水準,產品銷售給中國的碳化企業及軍工企業。
②中鋼吉炭(000928):
碳化業務,公司全資子公司神舟碳纖維公司是國防科工委唯一認證的碳纖維生產商公司。目前擁有一條生產線,工藝成熟,產能為 10 噸/年,主要生產 1k、3k 的 T300 級碳纖維;公司目前擁有30%股權的江城碳纖維2000 噸碳纖維項目主要產品為 12K T300 級小絲束碳纖維,主要用在民用、工用領域,2008 年開始籌建。一期 500 噸/年的生產線建設將于2011 年 8 月投產,二期1500 噸/年的生產線建設將于 2012 年年底投產,屆時江城碳纖維公司年產能將達到2000 噸。
③金發科技(600143):
碳化業務,金發科技碳纖維項目是廣東省和廣州市重點項目,該項目引進國外氧化爐、碳化爐等先進設備,配置相應的生產輔助設備。公司碳纖維項目預計將在2011 年6 月前開始投產,全面投產后將實現年產2000 噸高性能PAN 碳纖維的生產規模。
④大元股份(600146):
碳纖維預浸料和復合材料產品業務,公司持有60%股權的嘉興中寶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三大碳纖維制品巨頭之一,嘉興中寶擁有產能300 萬平方米碳纖維預浸料生產線。其申報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局的“用于架空電纜的碳纖維-樹脂復合材料芯”發明專利已于 2010 年8 月取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申請初步審查合格通知書。
⑤博云新材(002297):
碳纖維復合材料等新材料產品業務,公司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為國家重點工業性實驗項目的成果,于2003 年研發成功,使國內成為繼美、英、法三國之外掌握該技術的國家。2009 年5 月,公司研制的空客-320 系列炭/炭復合材料剎車副獲得了發航總局 PMA 證書,公司已具備其生產能力。公司碳纖維相關業務為軍用、民用飛機剎車副<炭/炭復合材料飛機剎車副>、航天用炭/炭復合材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