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企業的戰略規劃中,都明確地把收購與兼并作為企業成長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畢竟,競爭不允許企業有太多的時間去自己實踐。即使最優秀的企業,包括萬科、聯想、海爾在內,都加大了并購的步伐,甚至去并購國外企業。企業的合并不光是人、財、物的合并,還是管理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合并,而后者能否順利融合,往往決定合并的成敗。如果在文化上發生了沖突,合并雙方都會如鯁在喉,進退兩難。如果收購方擁有強大的文化體系,就能夠迅速地將被收購企業消化吸收,并與自己形成一體。
吸引與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一個來到新企業的員工可能只是因為高薪,而當他離開時卻不僅僅因為錢,在諸多原因中,企業文化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人才流失的原因,很多是對企業文化的不認同。例如,一家企業面向未來制訂了宏偉的戰略規劃,而實現戰略規劃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要大力優化人才結構,大量引進人才。就像《天下無賊》里的一句臺詞“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也道出了這家企業實現戰略規劃的關鍵策略。
然而,由于行業競爭導致人才極為短缺,企業間挖墻腳的現象非常嚴重,人才流動十分頻繁,往往由于人的問題,導致企業業務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如何吸引優秀人才,留住優秀人才,成為該企業,乃至行業內所有企業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王石在他的自傳里寫到:萬科之所以能夠留住人才,靠的就是文化。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合伙人王璞認為:北大縱橫擁有30名以上的合伙人,如果僅僅以利益來維系這個團隊,不可能不產生內部矛盾和沖突,而這些資深顧問既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又掌握大量的方法、工具及經驗,這無疑是一批極其稀缺的人才,必然是行業內、甚至行業外的一些大型企業爭相搶奪的人力資本。如果沒有一種大家共同認同的企業文化,一種非常舒心的工作氛圍,一種難以割舍的工作情結,一些核心人才自然會為了利益而流失。但正是在文化上的認同,使大家真正喜歡這項事業,喜歡這家公司,從而不愿意去其他企業。
一家企業,如果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就會失去一種重要的激勵手段。任務和薪酬是所有企業都能給的,但想要留住他們,就得給他們其他企業所沒有的東西。保持住核心隊伍,企業戰略就實現了一半。
給企業品牌增加一絲亮色
企業品牌難道是企業的廣告詞嗎?好的企業文化會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增加企業的美譽度。例如,一家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于是,在戰略規劃中,提出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可是,由于面臨國外品牌巨頭的巨大壓力,這家企業不得不在廣告上增加大量預算。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使企業利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知名度不等于美譽度,印象深刻不等于印象美好。品牌與企業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優秀的品牌一定承載著優秀的文化。所以,凡是國際知名的大品牌,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只有這樣,才能加速企業的發展,才能打動消費者和客戶,才能不斷壯大忠實顧客群體。你看我們的“海爾”,“大錘砸冰箱”的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它的背后暗含一種質量至上的企業文化,使消費者對海爾冰箱的質量產生了一種信賴感,印象既深刻、又美好,最后,消費者還把這種印象聯系到了海爾的整個品牌上。
所以,企業必須將文化滲透到產品與服務中去,來增強品牌的厚重感,不斷加強用戶對企業及其產品的信任,最終才能實現品牌戰略。特別是本土企業,更要加強對消費者的了解,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而在加深消費者印象的同時,還增強了消費者對企業及其產品的信賴和贊譽,從而真正擴大市場份額。這一招,外企比我們的國企和民企玩得高明,一會兒是服務于社區,一會兒是強調環保,把自己的品牌形象樹立得高大深遠,讓我們的企業相形見絀。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對企業實現戰略規劃目標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企業文化建設不象其他管理領域,比如財務管理、生產管理、營銷管理等,都有一些明確的主題概念和具體的工具方法。企業文化需要從更高層次上,甚至從經營哲學上進行思考。所以,企業文化到底是什么,不同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管理層次,都有著不同的理解。
因此,企業有必要在做戰略規劃時,給企業文化立一個題。即使你的企業文化體系已經很健全了,也別忘了外部環境、競爭對手、內部資源和能力都在不斷發生變化,還是要與時俱進。
研究企業文化,不能葉公好龍,不能照抄照搬,不能做表面文章。要把企業文化建設當成投資,當成資產,當成任務,當成目標。如果你的企業能夠培育出核心競爭力,能夠吸引并留住人才,能夠堅定不移地執行決策,能夠順利完成兼并和收購,能夠成功樹立品牌,那么,在實現企業戰略方面,你的勝算就大多了。面對變幻莫測的未來,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無疑是最正確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