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繼鋒:用戶需求是“云”的基石
不管你是否樂意,云計算已經來了。
云計算的租用模式,剛好為這些中小企業用戶提供了合適的解決方案。云計算主要服務于SaaS,云計算的明天依賴于SaaS的明天。有關權威IT 分析和預測機構給出的數據表明:2008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將達160億元,到2011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將超過500億元,市場增長率為 63.5%。云計算作為SaaS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必將在此進程中發揮巨大作用。
姚繼鋒 博士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HPC架構師
大家都看好云計算,莫非是“未來幾年內,云計算會像電子商務一樣流行”;未來互聯網“云”中將誕生更多的存儲服務;云計算有望成為一項革命性的技術并將改變產業格局;與其說云計算是一項新技術,倒不如說它是一項在業務模式方面的創新……人們普遍認為,對云計算產生影響的主要環節包括最終用戶、供應商以及云計算業務的運營機構。
在最終用戶方面,對于正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而言,自己投資建立計算中心的投資回報率較低,并且很難與業務的快速成長匹配。而云計算的租用模式,剛好為這些中小企業提供了合適的解決方案。同時,中國在未來幾年中將承辦的世博會、亞運會等一系列大型活動,也可以借用云計算模式來提供伸縮性的IT基礎架構,并進一步節省成本。云計算對于計算資源更有效率的利用,也使其在節省能耗方面成為“綠色IT”技術的代表之一,這又與中國政府“節能減排”的政策相符。因此,中國市場上最終用戶對于云計算的需求,將成為其在未來幾年中高速發展的基石。
從IT供應商角度來說,眾多的服務器、存儲硬件廠商以及平臺軟件廠商,都希望通過云計算平臺將自己的產品推廣到中小企業中,并將其IT環境鎖定在自己的平臺上,以便在這些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能夠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
云計算運營商是目前國內云計算產業鏈中最薄弱的一環。政府及其下屬企事業單位將很可能成為國內云計算運營的主體,主要面對公共計算領域。這種由政府機構主導的運營模式,將在云計算業務發展的初期成為主要模式,但是還將會有更多的企業投入到該業務的運營中去。電信運營商、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具有成為云計算運營商的潛力。這些企業都擁有大型的數據中心,將這些數據中心的計算資源,打包成云計算虛擬機為用戶提供服務。這種對計算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將成為這些企業的新贏利點。
然而,對大多數軟件企業而言,首要的機遇是從傳統的軟件廠商轉變為SaaS產品供應商。云計算中心將為SaaS軟件廠商提供良好的運營平臺,有效地降低產品的部署和運營成本,分擔風險,這對中小型軟件企業尤其重要。
另外,更大的機遇是成為云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必須要承認此類軟件的開發有著很高的技術要求,包括對大規模分布式系統的部署、管理和調度,對高可靠性和高可擴展性的保障,以及對高性能、數據安全等關鍵點的把握等,這對國內的軟件開發者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云計算平臺主要的服務對象是開發人員,為開發者開發軟件,這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值得慶幸的是,相較于傳統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件系統,云計算支撐軟件在國際上也還處于起步和研究階段,我們和國外的差距并沒有那么明顯。
可靠性、數據安全和標準的缺乏,這三者將是制約云計算發展的主要瓶頸。將原本保存在本地、為自己所掌控的數據交給一個外部的云計算服務中心,這樣一個改變并不容易。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帶寬將不會成為主要障礙,安全性依舊是最重要的顧慮。然而,如同早已習慣將錢存在銀行一樣,未來的數據銀行必將會出現,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技術其實不是最主要的障礙,制度、法規、誠信、習慣、觀念,這些非技術的因素將決定云計算的受歡迎程度。
業內必須盡快制定云計算標準,使得SaaS廠商可以靈活地選擇最適合的云計算服務商。同時,標準和開放也能有效地避免壟斷。畢竟,誰都不愿意看到未來真的只剩下5朵云:Google、IBM、Microsoft、Yahoo和 Ama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