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攤貨到奢侈品:談談品牌定位
產品定位
定義:指一個組織的產品在營銷策略的指導下,試圖在“消費者心目中”所占有的特定位置
理解:產品定位并不是對產品做了什么,而是對市場的發現
陳老師最近回到了四年學生生涯的福州工作,趁著節假日走了一圈熟悉的閩侯大學城,看了一些福州的變與不變,翻了以前的一篇關于品牌定位的演說稿,現給大家分享了。
經常在校園里看到那些所謂賣“正品匡威帆布鞋”的攤子。價格很便宜,只有專賣店里面的三分之一左右,可是,問題來了,真的是正品么?或許是,但幾率很小很小。因為作為一個定位于走品牌路線,特別是有了上百年歷史的老品牌來說,匡威擺攤只會抹殺自身的聲譽。而且那些最有實力的代理商,他們拿貨的出廠價也都要在3.8折以上。因此從價格定位上,也說不通。再比如,奧運年傳聞阿迪達斯由于銷售策略的失誤,庫存了10個億的產品,可是你有看到哪家阿迪達斯的專賣店,或者是哪個商場的阿迪達斯專柜在瘋狂地打折么?沒有,因為阿迪達斯是將自己定位為趕超耐克,爭創世界第一大運動品牌的集團,作為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公司,賺錢其實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樹立品牌形象才是他最想做事的。說到阿迪達斯,作為一家歐洲公司,它真正融入到美國市場的關鍵之舉就是并購美國本土的運動品牌——銳步,而收購完銳步以后,阿迪達斯為了維護原來的老顧客,在產品設計的定位上它并沒有一下子就進行改變,而是將銳步作為獨立的子公司,保持銳步原來的時尚路線,而自己仍然是走體育路線。
為什么阿迪達斯的產品風格不進行一下創新呢?這里我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奢侈品牌叫YSL,創辦人叫伊夫·圣·洛朗,可能大家都比較陌生,但是說到他的領路人,大家可能就有點印象了。他的老師,也就是他的老板,就是克里斯汀·迪奧,圣·洛朗在21歲的時侯,Dior先生死了,于是,他成了Dior工作室的首席設計師,但是這下麻煩來了,因為圣·洛朗設計的風格是比較激進的,他上位后,產品的風格定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所以老客戶就不買Dior的產品了,于是他被炒魷魚了,后來他自己就搞了一個品牌就叫YSL,YSL現在和古馳是同一家集團的,這家集團叫做PPR,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集團,和阿迪達斯一樣,在市場定位上,PPR把自己定位為市場的追隨者。
世界第一大奢侈品集團叫做LVMH,恰好就是Dior現在所屬的集團,這家集團很NB,他旗下的品牌雖然沒有沃爾瑪那么多,但都是十分恐怖的,比如軒尼詩,紀梵希,LV,而這兩家集團的消費者定位就是那些富得流油,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們身上。而在這兩年,這兩家集團都不約而同地在進行內部重組和市場的重新定位,廈門有一家本土的百貨公司,叫來雅百貨,但是去年的三月份,萊雅在廈門有三家分店關閉了,重新開業后,大門口變成了巴黎春天的牌子,而巴黎春天百貨以前就是PPR集團控股的,但是后來,PPR集團發現它做百貨越來越不在行了。不但沒有原來那樣賺錢,反而還會偶爾會賠錢,相反的,它旗下的奢侈品卻越來越好賣,經過自身的優勢定位后,PPR集團就決定把巴黎春天賣掉,然后專心地去賣古馳和紀梵希,所以,前年福州東方百貨群升店就開了一家古馳,今年,東街口大洋百貨也有了紀梵希,特別是在經濟危機爆發后,很多奢侈品牌把市場瞄準了中國。比如去年在福州開店的奢侈品牌,還有阿瑪尼,開在冠亞廣場,巴寶莉,開在古馳隔壁。最近LV也在冠亞廣場開一家分店了,而且據說,為了讓LV來福州開店,前后經過了長達8年的談判和考察。這里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概念:渠道定位,怎樣讓消費者買到我的產品。是在一線的大城市才能買到?還是在農村里就有賣?
把奢侈品和高級時裝賣給中國人,在上個世紀70年代,是沒有人敢這么想的!因為那時候的中國人還很保守,滿大街穿的都是軍大衣,把時裝賣給中國人可以說是天方夜譚,但是有一個人做到了,他就是皮爾·卡丹,伊夫·圣·洛朗的同門師兄弟,克里斯汀·迪奧的另外一-全球品牌網-個弟子。皮爾·卡丹,他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就把中國定位為將來最主要的市場(隱性市場),經過不斷地努力,搶得先機。于是,皮爾·卡丹成功地成為了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
好,剛才講到阿迪達斯并購了銳步,但自身的風格并沒有改變,仍然是專心地做運動,搞體育。但是,這并不代表它就只甘心做運動鞋。于是,在休閑服裝市場上,誕生了阿迪休閑,甚至誕生了Y-3,Y-3是阿迪達斯和日本時裝設計大師山本耀司合作的,而阿迪休閑很多牛仔褲則是和意大利的迪賽一起設計的(從08起,合作時間預計為4年),迪賽是干什么的,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大家可能記得前幾年流行過的乞丐裝,就是在牛仔褲上打幾個破洞,這種定位在朋克的,叛逆的街頭風格就是由迪賽刮起來。而這種牛仔褲在冠亞廣場也有賣,一條要四五千塊錢,是Levis的兩三倍,他和Levis的最大不同就是設計風格的差別,Levis偏向于大眾化,而迪賽則十分個性化。
牛仔褲做得比較好的還有Lee,Lee和Levis一樣都是美國的品牌,在最初,美國的牛仔褲市場是完全被Levis所控制的,但后來Lee發現了一個突破點,就是牛仔服一直被公認為是男性服裝,包括Levis在內都忽略了女性市場,既然沒人生產,那么我就來生產,從此Lee牌牛仔便脫穎而出。這個例子我覺得很能夠說明怎樣依靠使用者類型來進行產品定位。Levis,Lee,還有Lee的兄弟品牌Wrangler(威格),這三個牌子在寶龍廣場的新華都有,他們并稱世界三大牛仔品牌。
牛仔褲的品牌還有一個叫G-STAR的,據說周筆暢,周杰倫就是他的忠實用戶,相信大家都知道,周杰倫自己也代言了一個服裝品牌,叫美特斯邦威,一個經常打折,做促銷的民族品牌。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注意到最近兩年的暑假,美特斯邦威的T-SHIRT上印了變形金剛博派和狂派的標志?為什么美特斯邦威的衣服上會有變形金剛的標志呢?這是因為:美特斯邦威和《變形金剛》這部電影進行了合作,在電影里面不是有一個場景是在上海么?那個片段就有一個美特斯邦威專賣店的招牌。第三部開場主角不就是穿著M-T嗎,但是這個片段很短,只有幾秒。為什么?因為美特斯邦威的目標市場暫時還只是在中國大陸。沒必要投資太大,讓大陸的觀眾在看電影的同時看到美特斯邦威的身影就行了。
而它使用的這種招式就叫做植入式廣告,前年上映的一部票房超過7億美元的世界末日災難片叫什么?叫《2012》,這部電影也用了很多植入式廣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里面出現的一些產品?還記得男主角拿什么東西去換了一架直升飛機?是手表,瑞士的萬國牌手表,排名比勞力士還高的世界名表。瑞士生產的豪華名表占了世界百分八十的份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鐘表王國。 當然,有一個國家生產的表子也很高貴,就是日本,比如卡西歐,西鐵城,都是日本的。但是,日本最厲害的不僅僅是這個。大家還記得《2012》里面出現的電腦都是什么牌子的么?沒錯,就是索尼。為什么電影里面的電腦都是索尼,而不是中國的聯想或者美國的蘋果呢?這是因為,這部電影是索尼哥倫比亞公司投資拍攝的。為什么索尼也制作了電影?這是因為經過數碼時代,網絡時代的重新換牌,索尼發現它在很多領域都喪失了原本老大的地位。于是決定重新細分市場,轉變定位。
在電影里面,有一架飛機撞上了美國的方舟,那就是美國總統的專機空軍一號。空軍一號其實就是波音公司生產的波音747,而在前年《2012》上映不久后,波音公司有一個最新系列的飛機也試飛成功了,它就是波音787。波音787在研發階段的時候是叫做7E7的,E代表的是 (Efficiency) 效率,(Environmental)環保,但是后來為什么叫787?而不是767或者777?這是因為,不管是空客公司還是波音公司,他們爭奪的最大市場就是在亞洲,而且7E7的第一個客戶就是日本的全日空航空公司。所以換成了“8”這個亞洲文化里,最受喜愛的數字。而這里就運用到了定位方式里面的文化定位。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知道波音飛機的引擎是誰制造的么?就是勞斯萊斯制造的(空中客車A380德引擎也是它生產的),很多人都知道勞斯萊斯是豪華汽車,卻不知道勞斯萊斯原來還賣飛機引擎。而且大家也可能不知道勞斯萊斯生產的汽車一直是虧損的。所以后來它把汽車制造部賣給了大眾。(大眾公司在花巨資購買勞斯萊斯還不到一個月,便宣布將它讓給寶馬公司,但賓利歸大眾)之所以勞斯萊斯的汽車做不成功,就是因為勞斯萊斯公司的定位很高,只有貴族他才賣。也就是想來買我的汽車的人,你不但要有錢,還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這就講到了企業的形象定位。這種定位其實很多大牌公司都有。比如,在大洋或者東百經常可以看到拿LV或者古馳手提包的婦女,但是從來沒看過有人拿愛馬仕的。首先是因為愛馬仕的包太貴了,一個包包都要十幾,二十幾萬,而且就算你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得到。因為他要考核你的身份地位,看你是否符合他們品牌理念了,才賣給你。舉個例子,曾經有一個叫張某某的女歌手穿了一套叫阿瑪尼的晚禮服,結果就被阿瑪尼中國區的公司警告了。他說張某某,你的氣質跟我們公司的理念是不相符的,我們阿瑪尼的晚禮服在中國只借給姓另外一個zhang的,叫章某某。我們剛才在上面講到阿瑪尼在福州開店了,但是,福州這家店賣,叫Emporio Armani,只是一個副牌,并不是最純真的喬治阿曼尼。什么叫副牌呢?就是一些產品賣得太貴了,很多人想買卻買不起,所以針對較低端客戶另外弄了一個副牌。Emporio Armani在品牌定位上就是把衣服賣給那些有野心的但又沒什么錢的青年人。當然你別看這個定位是比較低的,但隨便一件衣服也都要三千多塊。為什么這么貴?這就講到了另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價格定位與企業的市場定位應該是相一致的。所以盡管是奢侈品的副牌,仍然要賣奢侈品的價。